一、道德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我们一起来猜一个非常古老的谜语,这个古老的谜语是在古希腊时期的一个传说,说的是在远古时期有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这个怪物有一个癖好,它专门在十字路口上拦住过往的行人,向人们问一个问题:他说什么东西是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如果你回答不出来,它就把你吃掉,如果你能够回答,当然它就没有任何力量,你就可以消灭它。不知道现在这样一个古老的谜语在座有谁能够猜出来?(听众:人)
对,这个谜语讲的是人,表面上这个谜底是破了,但实际上没有破。为什么?因为最重要的问题是人是什么,这个问题到至今还没有真正破。几千年来,人是什么?所有的人都在思考,特别是思想家们都在思考。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说法。我们中国人怎么说?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意思就是说,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有没有道德,动物是没有道德的,只有人才有道德。所以,孟子这样对人的定义,使中国人形成了一句骂人很厉害的话,就是我们讲的“缺德”。如果一个人被骂了缺德你还不脸红,那真是缺德,因为缺德的背后骂的就是你不是人,你是畜生。
那么,人为什么有道德?这种回答也是各种各样的,孟子说“因为人性当中有道德”。但是,人性为什么有道德?孟子说“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这个回答对不对?既对又不对。因为人生下来,他从本质上是没有道德的,人生下来是一个自然的人。人要成为人,他必须要经过一个道德社会化的进程。所以从摇篮开始,我们的家庭就在教育婴儿,到了学校又在教育青少年,成人之后到了社会再接受教育。按照心理学上来讲,18岁道德社会化基本完成,所以有个成人仪式。这是针对心理学而言,但是并非在社会发展进程当中,一个18岁的人一定就完成道德社会化,这跟很多因素有关系。那么,究竟哪些因素起决定作用?这点就要从社会当中去探究。
怎么解开社会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之谜?在过去也探讨过,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也都探讨过,比如说宗教就讲这个东西跟社会没关系,道德是上帝制定的,所以宗教很厉害,特别是基督教。你遵守道德,那就是你信仰上帝,热爱上帝的表现。所以,为什么基督教的宗教伦理那么厉害,就是有信仰作为一个支撑。
达尔文说:“道德是进化来的,人是从猴子变来的,所以人的道德就是猴子的道德变来的。”他讲了一个事实,就是把人遗传的本能和社会后天的教化混为一谈,也就是把人和动物混为一谈。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历史唯物论,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叫做“经济决定论”,意思是说我们要去了解这个社会,这个社会里面起关键作用的是什么东西,就是经济体制,这个经济基础处在一个中间的位置,下层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上层决定经济基础。而我们所讲的道德、思想、政治、文化等等这些东西都属于上层建筑。所以,这些东西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要了解这个社会你就要抓住中间的环节,才能够下去探讨生产力的问题,上去探讨上层建筑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解开社会发展之谜,也才能解开我们讲的道德与社会的关系之谜、道德与人的关系之谜。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既然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也就是说,在什么样的经济关系下就有什么样的道德状况。这个讲明了主要的脉络,但并不是说只有经济关系才能决定道德。道德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也能够对经济起引导或阻碍作用。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为什么要适应市场经济?第一个问题是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市场经济就是我们当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所以道德要适应它,所以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央就反复强调这一点。
为什么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今天的重点不是谈论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要点一下,中国今天选择市场经济,它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进程,是一个历史选择,它由三大要素决定。第一方面是生产力,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资本主义完成以后才搞社会主义。当时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知道,搞革命的时候不可能花这么大的精力去研究它。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去研究,实际上马克思讲了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就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完成;第二个前提是市场经济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两个历史使命完成我们才能搞计划经济。
但是,由于我们种种的原因,中国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实行了社会主义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改造,这样的话我们开始走社会主义。按照原来的设想,我们搞了计划经济。由于前面说的两个前提不具备,因此,我们的计划经济不可能成功。虽然在早期它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随着它往后发展,这两个前提所带来的弊病变得越来越显著。到了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国民经济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所以,走向市场经济,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更不用说我们现在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态势,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全球的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那么它是没有出路的。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开放,为什么我们要走向世界,为什么我们要加入WTO,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必须要融进去,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要怎么融进去?我们计划经济肯定不能融,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搞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不能融,我们去跟他们谈判,说我们现在搞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别人不认这个。后来经过了8年的谈判,还是不行,小平同志出来讲话了,他说市场经济不是只有资本主义才有的东西,它是一个工具性的东西,它是一个体制性的东西,它可以在资本主义里面有,也可以在社会主义里面用。小平同志的这个说法才使我们解放了思想,才开始确立了市场经济。所以,我们中国真正确立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是太早,严格意义上讲是十四大以后,1994年以后才真正确立起来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
怎么适应?市场经济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交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交换经济。要交换,要搞市场经济,它的前提有三个:
首先要独立,你没有独立的利益,没有独立法人的身份,当然不需要讲交换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计划经济没有交换,它在调拨,因为他没有独立的,你的东西是我的,我的东西是你的,那现在不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法人,都是独立的利益,我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你的利益就是你的利益,我要拿你的利益,可以,你也要给我利益。因此,独立是一个前提。所以,我们改革开放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企业进行改革,要有独立的法人身份,要有众多的所有制,只有众多的所有制才能够进行交换。如果都是公有制就不需要交换,所以改革必须要这么搞。
第二就是要自主,交换要看我愿不愿意,我愿意才交换,我不愿意就不交换,所以要给他自主权,没有自主权交换也不能进行。
第三个要平等,就是我们两个交换的身份是平等的。如果不平等那就不是交换了,比如强盗在路上拦住你,那种身份肯定就不平等了,那不叫交换,那就叫抢了。
我们要搞市场经济,我们在道德上就必须要去承认独立、自主、平等的一些要求。那么,从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来看,它有三个最主要的东西,第一个是自由,交换是自由的,不能不自由。所以来讲,自由是针对垄断而言,反垄断是搞市场经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第二是民主,我们交换的时候要讨价还价,讨价还价就是一个协商的过程,这个协商的过程要想成功,它必须是民主的,特别是在众多的主体谈判当中,像现在搞的股份制,有很多股东,开股东大会必须要民主来决策。在进行交换过程当中要达成一种契约,怎么样保证契约,就必须要有法治的手段才能够进行保证,强制性的进行保证。所以,我们道德上要承认,又要适应,我们又要追求自由,肯定民主,走向法治。
市场经济必须要有规律,每一种规律都有相应的要求。比如有价值规律有节约、开拓、创新、科学的要求,竞争规律有竞争、效率、公平、服务的要求,供求规律有信息、理性、诚信、公正的要求。
在改革开放以前,这些观念在我们的社会里面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改革开放以后,这些基本上都是普遍确立起来了。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取得这样的经济发展巨大的成就,通过30多年的努力,我们走向了第二大经济体,超越了日本。我们的经济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这点跟我们的观念的适应是分不开的。由于我们过去在搞市场经济里面,我们必须要有以此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当性、合理性,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工作非常多,包括中央,包括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在强调这个问题。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在强调的时候发生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只看到了市场经济光明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市场经济也有黑暗的一面,没有看到这一点。是不是完全没有看到呢?也不是。
1986年我在人大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来自广东,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当时在课堂讨论当中就提出我的看法,我说商品经济有两重性,当时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全部反对我的意见。我1986年毕业以后又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1987年广东省学研部开的第一次研讨会的时候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商品经济的两重性》。差不多到了10年以后,也就是1996年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我们3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有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但是,“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已经开始注意了,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一直到十六大为止我们一直强调的是适应,十六大是2002年,还只强调适应。那么,到今天为止,我们也没有看到中央有专门的文件讲过我们要注意市场经济有两重效应,我们不仅要适应,还要引导。
那么,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它在给我们带来了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黑暗一面。所以,道德建设就不能被动的去适应它,我们要发挥这种主体的作用,道德是人的道德,道德最重要的一个本性就是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讲道德建设要引导市场经济。
二、道德建设要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引导?第一,引导的可能性,你能不能引导它,道德的本性是主观能动性,第二个本性就是理想性。道德来自于现实,但是它又高于现实。所以,既有了这种主观能动性,既有了这种理想性,所以它作为一种价值指引,这是它的历史使命。那么除了可能性以外,最重要的是必要性,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由市场经济的本性决定的。
怎么认识市场经济的本性?我在学校教经济哲学和经济伦理,其中经济哲学教了很多年。探讨经济哲学其中一个命题叫做探讨经济的本性,关于市场经济的本性其实在很早以前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当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有两个公式。第一个公式是W—G—W,W代表的是物或商品或使用价值,就像我们讲的桌子、椅子、茶杯,我们所有看的见、摸得着的物的东西。G就是钱,就是货币或交换价值,最后是W。马克思说这个公式是自然经济条件之下的经济运行的公式,它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本性。自然经济的本性就是我用一个物通过变成货币,再拿货币换成另一个物。
自然经济是以物的交换作为它的根本,既是它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终结点。在自然经济里它追求的只是一种物的使用价值。那么,决定了自然经济的本性是什么?就是自给自足,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就是自然经济,在传统社会里面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缺乏一个生产动力,所以我们把我们中国的自然经济叫做“简单的再生产”,这种简单的再生产形成了一个高稳定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来讲,由于生产的不发展,简单的生产导致了物质的缺乏。那么,物质的缺乏就需要精神去进行替补。所以,中国的儒家为什么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能够成为我们的国教,是主流的意识形态。当然,国学不只是儒学,它有很多很多,但其实它的主体还是儒学。如果儒学你都不懂就讲国学,那都是忽悠人的。
另外一个公式就是W—G—W—G,这个G就是钱、货币或者交换价值,W就是物、商品或使用价值,最后是钱,这个钱由两个东西构成,一个是原来的钱,还有一个是新生的钱,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讲这是剩余价值,今天我们讲它是利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和自然经济的运行模式和本性完全相反。市场经济是用货币弄成物,把物作为中介去换成新的、更多的货币,更多的钱,让钱生钱,这个中介就是商品。所以,现在我们所有的人生产的商品只是一个中介,不是商家的目的,商家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商品获得更多钱。
因此,市场经济的本性就是在最大限度地去追求金钱、追求利润,我们用一个学术语言来讲叫做“无限求利性”。我们知道成熟的市场经济也好,还是粗俗的市场经济也好,它都有一个核心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资本。资本现在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和宠儿,所以市场经济时代也是资本的时代,当然,也是资本家的时代。
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面就通过揭露资本家的本性来揭露市场经济的本性,他引用了一段话,“资本一旦有适当的利润就会胆大起来。如果有 10%的利润,它就会开始活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1页。]
这点大家在生活中感受很深,市场经济来讲,它给我们带来最大的负面效应就是从资本的本性里面,从市场经济的本性里面引申出来的,围绕着资本。资本最世俗的表现形式就是钱,它在这个市场里面成了一个神,它可以购买一切东西,它可以让一切东西沉浮在它的脚底下。当然,人们经常讲“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个可能讲的更加辩证一点。
所以,拜金主义的浪潮,自从市场经济开始以来就袭卷了我们。市场的潜力是独立的,所以个人个性解放的同时,极端个人主义也诱发和蔓延起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不惜一切,不惜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来满足自己一己的私利,那么,这样一种思想和行为也在普遍蔓延起来。
在市场的推动之下,为了广泛地开辟市场,他也要鼓吹享乐主义,所以中国奢侈品的买卖最红火。我看了网上的一个镜头把我都吓坏了,国外奢侈品商店一开门,中国的游客们蜂拥而挤,好像不要钱一样去抢,中国人究竟怎么回事。
下面我讲几个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的典型案例。一个是“彭宇事件”,发生在2006年的南京,讲的是一个老太太在公交站摔倒了,彭宇去扶她,最后老太太说你把我摔坏了,闹上了法庭,要他赔钱。法庭各打50大板,让彭宇赔40%的医药费。彭宇当然不服,结果再打官司,以和解的形式结案。这件事情我至今也没弄清楚究竟谁是谁非,不了了之。但是,它放出了一个信息,这就是我们讲的扶老人的问题,现在成了全中国人的一个心结。扶不扶?过去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行为,哪有见到老人倒下不扶的道理呢,现在就成了问题,一个全世界都不认为成问题的问题到了中国成了问题,扶不扶?
第二个事情也是影响全国的,三鹿奶粉,住院的有一万多人,最后死亡4个,都是小孩。它是奶粉行业一个沉重的代价,现在谁相信中国的奶粉,尤其是小孩喝的奶粉谁愿意买中国的奶粉,整个奶粉业就被这个事情粉碎了。大家都跑到香港去抢购,结果搞得香港还要出法律来限购,而且法律还是很严厉的,还要作为刑法,拘留你甚至坐监狱,这反映了中国人巨大的道德代价。
第三个事件是发生在我们广东的“小悦悦事件”,这个事件震惊世界。2011年10月13日,一个2岁的小孩被车轧过两次,在短短的7分钟里18个人路过,没有一个人来管这件事情。最后还是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太扶起来了,这个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我们的社会可以变得如此漠然。
最近有一个事件令我更加震惊,就在前几天在河北的石家庄,有11个不满14周岁的少年,把一个8岁的男孩拿来打着玩,最后男孩活活地被打死。这个事件我看在历史上真的可以写上一笔,能够拿小孩打着玩,把他打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种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吗?是幸福的社会吗?我们高尚的和谐,高尚的幸福,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我们怎么才能和谐?怎么才能幸福?我们以为有了房子、车子、大鱼大肉就有幸福了,有吗?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这是肯定的一点。
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走到这一步,这个问题是很痛苦的,如果我们反思的话,这就是我刚刚前面讲过的,这跟我们国民思维的特殊性有关系。我们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造成我们民族的两极思维,两极思维就是不是彻底肯定就是彻底否定。这点来讲,我们100多年的历史看得很清楚。
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对中国文化是全盘肯定的。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一打开我们的大门,我们开始全盘否定我们的文化了。五四运动伟大的意义很多很多,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个负面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自卑的民族心理油然而生,对西方的崇拜心理从此与日俱增。到今天为止,我们许多人还是相信外国的月亮一定比中国圆,还不只是普通老百姓,我身边许多高级知识分子都是这样看的,这种对传统文化彻底的否定到文化大革命是一个巅峰了。我们是过来人,我是5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是红卫兵,我也干过这种事,我有这种体会,我把文化大革命的亲历写成了一本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那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我们觉得这是我们红卫兵的历史使命,是非常正义的。
我们改革开放了,我们就开始妖魔化我们的过去了,第一次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同时开始妖魔化过去的30年,彻底否定过去30年的文化,彻底否定了过去道德的文化。的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道德建设走上了邪路,我们称之为“假大空”。但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在否定“假大空”这样一个极左的行为和历史现象的同时,我们也把道德建设否掉了。正像黑格尔所说的“给小孩洗澡,最后把小孩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本性,要改变这种思维很困难,要改变这种思维就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改变我们的文化才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所以,我们搞经济建设也是这样,经济即将崩溃了,我们不搞经济建设行吗?不行,所以我们动员全民都去搞经济建设。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叫做“全民经商”,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干过这种社会,我们干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讲起来是个笑话。
在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有四类人或者四个行业是不能沾“商”字的,第一个是政府,沾商的政府一定会腐败。第二个是军队一定不能沾商,沾商的军队也一定腐败,一定没有战斗力。第三个是老师,教育者不能经商。我们现在把教育作为产业来搞,当然,前7、8年我们已经开始觉悟了,但实际上行为上我们还没有觉悟。所以,神圣的课堂被污染掉了,人们的灵魂被污染掉了,当老师的都被污染掉了,那帮学生不被污染那才怪。还有一个就是医疗行业,医疗行业的本性就是救死扶伤的,我们也产业化了。所以社会才会腐败,就是我们当年全民经商种下的苦果,我们今天正在收获这些苦果。
我们把很多本不该作为商品的东西都推商了,我们认为搞商品经济一切都可以成为商品经济,讲经济中心,一切围绕这个转。我到县里考察,县委书记给所有的行行业业布置任务,不管你是干什么的。宣传部也好,教育局也好,计生委也好,共青团也好,跟经济建设不相关的部门都下达经济指标,你给我招商多少,你给我创收多少,就是干这种事情,你说能不腐败吗?所以,我们这种思维导致了我们干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撞得头破血流不回头,我们现在撞得头破血流了。我们30多年的建设取得经济辉煌的时候,我们在道德领域碰得头破血流。
我们现在最缺失的是人最基本的信任,没有谁可以说真信得过,连接电话都很难相信,要搞半天才搞清楚你是不是在忽悠我,现在忽悠电话和短信到处都是。我们出门就碰到忽悠,而且本地人更喜欢忽悠外地人。我到外地去,他一听就不是本地人,就开始忽悠你。连北京也是这样,一下飞机坐出租汽车就忽悠我,我在北京读了几年书还是比较清楚的,我说不是这样走的,他说大哥,现在改路了,那是单行线,反正是忽悠。还好我那天到了先去我同学那里,他到小区门口接我,司机一看有北京的熟人来接我了,他就乖点了,赶紧跑下车来说“大哥,退点钱给你”,就干这种事,上海也是这么忽悠我,基本上没有地方不忽悠的。
我搞伦理学搞了一辈子,研究道德研究了一辈子,我想讲的东西很多,但是,我为什么讲今天这个东西,因为今天这个东西太重要了,我们三中全会的重点改革就是市场经济,还有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点对于我们走向现代化无疑是必由之路。但是,我们在全面去深化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够不把这个东西提个醒,不能够仅仅的适应,我们再去讲适应而不讲引导它,不看到它对我们带来巨大的危害,不看到我们为此付出沉重的道德代价,那真的我们要遭大难。所以,这一点我们中央还是很警惕的,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上台以后大家看得很清楚,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建设,他破格接见了我们的道德模范,并且说要让道德模范享受劳动模范同等待遇。所以,现在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和道德建设领域开始重视起来了,不重视的确是非常危险的。 三、道德建设要超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们为什么能够引导?除了刚才讲的道德的本性,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沉重的代价以外,我们还要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因为道德不仅能够引导,而且能够超越,也因为它能够超越所以它才能够引导。那么,为什么能够超越?这也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道德本身所具有的源于实践与高于实践的理想性特制决定的。
为什么我们要超越?从必要性来讲,是市场经济本身不能提供这种理想特制的资源。既然市场经济不能提供的,那我们又要超越它,我们去哪里找这种资源去超越它。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简单讲讲道德的一些概念,道德如果按照层次来分,可以分成底层性道德和高层性道德。
“底层性道德”是社会生存所必须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也可称之为“生存性道德”;因其更多地涵有“现实性”故亦可称之为“现实性道德”;这种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生成的,故又可称之为“适应性道德”。没有这个东西是不能生存的,你要生存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不仅不能使你发展,最终影响你的生存。当然,我们社会的面如果广泛这样的话那就不得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对食品安全这么重视,搞食品的这帮人真的是在谋财害命,当然,其他各行各业也有这个问题,没有一样东西吃起来我们觉得是安全的,这些最起码的东西我们都不能保证。我们说只有在战争时期可能碰到一些物质缺乏的情况,但今天不是物质缺乏,是好的物质缺乏、健康的物质缺乏。我们广东是不会缺水的,但是,我们缺的是好水,是这样一个问题。说老实话,我的口才跟主持人比起来差得很远,他开场的时候讲得非常精彩,他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道德空气被污染了,我们现在是有道德空气,不是没有,但是,由于被污染了,甚至大量的灰霾在里面,它不仅使我们不能很好地呼吸,还会让我们得病,问题在这里。
“高层性道德”则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高尚道德要求,也可称之为“发展性道德”;因其更多地涵有“理想性”,故亦可称之为“理想性道德”;由于“理想性道德”具有现实超越性,故又可称之为“超越性道德”。
市场经济给我们提供的道德基本上属于底层性的道德,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提供的是底层性道德?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市场经济运作必须的最起码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无此,市场经济不可能真正运行。像我们刚才讲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诚信意识,你没有这些东西就根本不可能运转。
二是它们都是围绕着直接的“物质利益”而旋转,讲究的是义务和权利的对等与平衡。所以市场经济里面最讲利益,最讲个人利益。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最不讲的就是个人利益,过去讲集体利益,不讲个人利益,过去是走向极端。但是,现在我们又走向极端了,我们现在讲的是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利益。
我有时候跟我的学生讲,我说我们这代人可能跟你们这代人有点不同,我说那个时候我们受集体主义教育的结果,我们想问题的时候一开始想的就是我要干这个事对集体有利还是没有利,绝对不会想到这个利益对我个人有利还是对个人没利。可能我不代表我这代人,但至少我经常想问题的时候很自然的就是这么想的,凡是对集体有利的事情,对个人没利的事情我都照干,这是我的准则。市场经济是这样的,而今天人们都讲我干这件事情对我有没有利。
我原来当过工人,有一次我回到我原来工作过的工厂去,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考上了大学,我去看我的工友们,我问了一句话,这句话太沉重了,我说你们现在的境况如何?他们唉声叹气的,那是过年的时候,“一言难尽”,我说究竟怎么一言难尽,他说“概括的说,我们现在是双重奴隶,第一,我们是领导的奴隶。”年纪大的可能知道,在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时代,工人是领导阶级,工人是主人翁。所以,工人的意见领导要认真听,那个时候工人的确受尊重,这点是事实。那时候感到自豪的人不是领导,是工人,尤其是工人的代表、工会委员。我当过工会委员,所以我当年很自豪。但他说现在不行,不要说厂长经理,班主任都厉害,有他说的,没你说的,他叫你往哪里干你就要往哪里干,没你说话的余地,你就是一个干活的工具。第二是金钱的奴隶,有钱就干,没钱就不干,多钱就多干,少钱就少干,哪有主人翁意识,那不可能。我们那个时代培养了主人翁意识,干活真不计报酬,这也是事实,所以我们不能妖魔化过去,过去是有很多错误,但它也有一些好的东西,这也是事实。
三是它们的出发点都从经济人的“自我利益”或“个人利益”出发,其根本就是如何保障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市场的本质不可能提供“高层性道德”、“发展性道德”、“理想性道德”、“超越性道德”的资源。那么,“高层性道德”究竟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资源之一:人类的理想追求
我们人类从古代社会一直到今天没有停过对理想的追求,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儒家的“大同世界”到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再到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欧文的“新和谐公社”,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最后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无论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追求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贫富、真正的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那么,这种理想社会里面无疑包涵着道德的理想,正是这些道德的理想,它超越了任何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它成为引导人类走向更高级的社会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资源之二:人类社会的共同美德
尽管我们有过漫长的阶级社会,到今天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还依然是阶级社会,所以也有不同的阶级道德、民族道德等等,都有区分。但是,人类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个性来讲,道德就有个性,作为公平来讲,就有道德的共性,这种共性是怎么构成的呢?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社会必定有一个共同的生活的道德要求和共同的道德追求;另一方面,阶级社会,共同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也必然有个道德要求。我们作为人类社会在千百年来,我们基础运行的这些社会的要求都是一些共同的美德,像我们经常讲的和谐、诚信、友爱、友善。
这几年每到3月5日纪念雷锋的时候,电视台就让我讲几句话,我最常讲的一句话是“雷锋的精神是超越时代的”,虽然雷锋所有的所做所为打上了当时代的烙印,但是,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精神,他具有人类共同的美德的结晶。因此,他是超越时代的,他的奉献精神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他的敬业精神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每一个国家也都需要;他助人为乐的精神每个时代、每个国家也都需要。
所以,当我们的改革开放发展到90年代初,我看报纸上出来一个消息之后我心里非常痛苦,居然把雷锋精神给批了,说跟不上市场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也预示到我们中国社会的道德开始沦落了。果然没有错,这一点预测完全准确,我们一步一步地向下面沦落,沦落到我们当时的总理温家宝都无可奈何而且义愤填膺地说我们道德滑坡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大国的总理讲这句话,真是不得已而讲的,作为总理之口讲出去有损中国在全世界面前的道德形象。但是,这个现象实际上在全世界人们眼中已经确立了。到各个国家去我们给别人什么样的道德形象,大家心中都明白,有些国家树了很多中文标语专门专门警示我们,有些人感到很气愤。我说这怪不得别人,为什么别人要专门用中文警示你,是因为你们就是这种人,要检讨自己。
我们要为世界做贡献,更重要的应该是做文明的贡献,而真正的文明是道德,没有道德是不可能有文明的。现在搞市场经济很重视法治,法治要重视,没有法治搞不了市场经济,也搞不了社会,这是肯定的。但是,到今天为止我看没有多少人明白,搞法治没有道德是搞不了的,现在搞法治的人根本不懂这点,我可以这么说。
所以,我们看到的形象是法制建设大踏步前进,我们的政法人员差不多是以几何计数的人增长,你看全世界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多警察。我们大街上到处是警察,我们还荷枪实弹。你觉得这是个什么社会,很多人觉得好象安全了,给我感觉完全不同。我在这里唱反调,我一看警察出来就痛苦,这不是我们要的社会,真的不是。
我这个人绝没有崇洋媚外,我经常批别人,但是,我讲的都是大实话。我到西欧8个国家转了一圈,基本没看到警察。一个没有警察出现的国家,说明别人的文明程度高。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坐公共汽车,老人上来,一个小伙子主动让座,这是道德,这是文明。他不主动让座,别人命令他,说这个座位是老人坐的,你不能坐,他知道起来了,这就是法治。你感觉他是文明吗?没有文明的感觉,只有他主动让座才是文明,凡是被强迫所做的事情不会给人文明的感觉,虽然我们也要把他称之为文明,但这种文明最多叫做表层文明,不是本质文明。
所以,马克思讲我们要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当然,这个理想是很高的,我们的人才真正成为大写的人。意思就是说,共产主义的时代,你不要以为共产主义自己生产力的条件,经济基础的条件,还有人的条件,这个人是真正自觉、自立的人,也只有真正自觉、自立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我们经常高谈自由,很多人要求自由,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由怎么来。所以,我们说人类的共同美德可以成为这种资源。
资源之三:人类的其他社会领域生活的理想性要求
我们前面讲的经济基础对上层影响是决定性的,但并非只有一个来源,它是一个主流,但是,我们知道大海不是一条主流构成的,是由很多支流构成的。我们中国除了几条大江还有很多小江小流,才汇成大海。道德也是这样,所以我们抓主要矛盾的时候就讲大江。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大江提供给我们的东西并非都是好东西的时候,我们需要超越的时候,我们发现其他河流给我们送来的水,有些是非常干净的,并非大江送来的水都是干净的。所以,在我们其他生活领域里面,他们也有一些高尚性的要求,像我们经常讲的奉献精神、慈善精神、利他的精神、助人为乐的美德、见义勇为的美德等等,这个不可能在市场经济里面产生,只能在其他领域产生,也只有这些东西才可以去超越市场经济道德的要求。
今天我就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讲了三点,今天讲的核心一点就是我为什么要讲这个课题,因为我发现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双重效应,带来了光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黑暗。我们只看到了光明所以我们强调适应,但是,我们对引导和超越却忽视了。(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仅供学术参考,其中观点仅代表发言者!如有错漏,欢迎指正!)